“要想让我国建筑业企业加速走上‘品质建造’之路,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之外,还需要国家、行业层面的引导和培育,尤其是国内建筑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传霖表示,以高铁为典型的“中国建造”+“中国制造”在国际市场上持续发力,正改变着中国对外的整体面貌。但目前作为“中国建造”主战场的建筑行业,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。
首先是“最低价中标”影响正当竞争、降低了产品质量。由于低于成本价的恶性竞争,使得部分建筑业企业采取偷工减料、以次充好等违规方式来降低成本,这势必会影响工程产品的品质。
其次是建筑工业化进程缓慢,仍需攻坚克难。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工业化的重要表现形式,钢筋混凝土、钢结构、全钢结构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房建领域发展较早,部分企业已开展探索和实践,但由于设计与施工长年割裂,从全产业链来看,从规划、设计、生产、运输到施工,目前各个环节的衔接还不是很顺畅,大多数施工企业投入成本与产出不匹配。
最后是劳务工人向建筑产业工人转型存在瓶颈。目前,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大量存在,从业人员增长速度较建设规模的增长速度明显偏低。这些都与建筑业逐步迈向智能化、机械化、自动化“高精尖”的发展趋势不匹配,更无法满足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要求。
为此,王传霖建议:
相关部门联动,研究制订“中国建造”的中长期系列行动计划,包括标准化、流程再造、人才培训等,使“中国制造”与“中国建造”有机结合,融入全球建筑创新链、产业链和价值链,提供高附加值的优质产品,逐步提升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。
多部门协同,在政府采购中建立“最优品质中标”制度,着力推进优质优价采购,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探索实践,为改革积累经验,引领建筑市场由“政策市”向“市场市”转变,让市场这支“无形的手”发挥应有的作用。
以国企改革为契机,以工程总承包模式为抓手,配套相关政策,对建筑行业优质设计、施工、金融等资源进行整合,通过对工程规划设计、投融资、施工建造、运营管理的整体发包,改变工程建设产业链“条块分割”的竞争格局,加快培育一批具备总承包管理能力、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型建筑业企业。
在政府采购项目中,重点选择一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,以交通基础设施和房建市场需求为导向,以智慧城市为重点,加大力度推广和应用装配式建筑,推进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化建造。同时,由政府引导、社会搭台,搭建“校企合作、工企对接、政企互动”的三方合作模式,加大劳务输出地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,如建立建筑产业工人人才库,发展以中高级技工为主的技工队伍,推动培训证书省际互认、行业互认等,让接受职业教育的建筑技术人员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流,培育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,助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。